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

文学试验基地

浅读四书之首《大学》有感

作者 刘韧
2024-03-27 19:42 阅读 2.1万 字号+
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自程朱之后,它便从《礼记》中分立出来,成为“四书”之一。作为宋元以后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大学》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的著作,可以说它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总结性作品。《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大学》着重讨论了个人修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目标,称为“三纲领”;又提出实现天下大治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八条目”。

图为《大学》宣传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要发扬人们先天的善性和光明正大的品德。个人只有从“明明德”出发,经过“亲民”的发展,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之境。这句话强调要把人教育成为一个显“明德”、能“亲民”、达“至善”的人,这也反映了教育论与政治论的统一。

“大学之教”进一步提出“八条目”的实践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被称为“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结果,被称为“外王”。内圣必然能达到外王,外王必须要先实现内圣。通过“八条目”的修行,进而达到“三纲领”的理想境界。所谓格物致知,其目的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能知孝、知悌、知义、知信,懂是非、辨善恶。只有这样才能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图为《大学》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目标所在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这句话在物欲横流、充斥着急功近利气息的现代社会显得尤其可贵。毕淑敏说过,生命是一条河,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如果为了以防万一而将物品都装进行囊,追求所谓的“万全”,那么终有一天有许多东西会成为你的负担。成功不需要大而空泛、好高骛远的妄想与空谈,只需要我们做到定、静、安、虑。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成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帮助别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如前段时间《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中冯秀军教授为青年们提出的四点希冀:新时代的青年要怀揣青春梦想,心有大我;拥有家国情怀,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与时代共步伐、共命运;勤学奋斗、增长才干;行有大德。这与《大学》中所蕴含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命还有很长,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做一个善良的、能发出光和热的人。

187
中教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存储服务,如果您发现内容有不妥之处请使用页尾投诉功能或直接与我们联系。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大学生云报
媒体组织
大学生云报官方账号。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