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

文学试验基地

李白诗歌的审美创作心理

作者 佚名
2024-04-15 12:42 阅读 1.6万 字号+
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审美心理结构主要指审美主体内部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结构,包括由审美心理机能、审美心理倾向以及审美心理其他诸要素交融组合而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离不开实践经验的推动,审美心理结构的生成不可能是一次性的行为或短期实践的结果,它不仅需要个体自身长期的实践活动,而且更需要人类千百代实践历史性的继承、积累和传递影响;同时,审美心理结构的生成也不可能在狭小的、单一形态的活动范围内形成,它需要人类全社会范围所进行的全面的实践方式的哺育。

对于诗歌创作而言,审美心理结构在创作前后以及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诗人创作诗篇往往具有实践经验前提,需要以原始文化、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经验等审美积淀为基础,在创作的过程中发动眼耳口鼻等心理机能,运用感知、联想想象、抒情、理解等方式,表达一定的需求动机或情感态度。

例如李白的创作,在创作主题和创作风格等方面都受到前代的影响,情感的抒发则与自身的实际经历有着密切关联。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李白也善于运用多种感官,调动联想想象等方式,发散思维,从而创造出一种独具审美特色的诗歌风格,表达出一种独特的人生境界与审美体验。

例如,《将进酒》这篇代表作,李白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将进酒》的审美创作提供了基础,这也使得他的诗作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特性。才华横溢的李白,早年也曾被唐玄宗赏识,被授予"翰林供奉"的职务,常陪侍皇帝从事文艺游赏。虽是众人艳羡的职位,却与他做官的出发点相去甚远,无法施展其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盛唐之下危机四伏,朝廷腐败,宦官外戚猖狂,李白政治上被排挤,理想不能实现,对官场愈加灰心,常常用喝酒来发泄心中的苦闷。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八年,与好朋友岑勋一同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登高望远,人生乐事莫过于品酒会友。正是此时,李白借酒吟诗,把满腔的不满、不甘、不忿化作诗情,创作了这首豪放不羁的《将进酒》,以慨叹生命渺小、光阴如梭,而自己怀才不遇,只得饮酒作诗、蹉跎岁月。

其次,在李白的诗中有许多极具夸张、想象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等,都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这得益于对于屈原等前人的借鉴与发展,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李白将屈原的浪漫主义发展地更加广阔、更为普遍,表达的反抗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色彩等情感更为强烈,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同时也发展了更具特色的表现方法,多次运用奇特瑰丽的想象、大胆生动的夸张、神秘莫测的神话传说来增添诗作的审美趣味。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流之回川”等等。

而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也有着较为清晰的审美心理结构,他善于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世界,调动想象与理解的力量,表达狂放不羁的审美心理倾向。

比如,《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使人听此凋朱颜”等诗句,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蜀道的高危、险峻雄奇,给读者带来一种凄凉、险峻、危险、提心吊胆的独特审美感受。其次,李白也善于观察周围的客观环境,仰视“六龙回日之高标”,虚写山高,俯瞰“冲波逆折之回川”,实写山危水险,借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动物反应构成虚实相生的效果来反衬“蜀道之难”。同时,在文中大量运用神话故事和夸张想象手法,例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运用历史传说描写蜀道的开凿过程,展现蜀道的悠久历史和隔绝险阻;又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大胆运用夸张手法,将山川的险峻无限放大,渲染了蜀道的雄奇险峻与幽深。

其次,在诗歌中,诗人虽然通篇描写蜀道的艰险,但是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对诗作进行深层次的审美理解,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更多的内涵:对自然山水的力量的崇拜,对困难挫折的蔑视和人定胜天信念的坚定,对追梦初心不改的执着坚守,等等。

狂放不羁、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也展现了李白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他的许多作品可以明显见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懑、愤世嫉俗的情感、蔑视权贵的气概、狂傲不羁的个性,以及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对前途的乐观展望。

总之,无论是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或是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都会产生多种审美创作心理,这些帮助他们将心中所想变为现实作品,并在传播过程中引发读者共鸣。

47
中教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存储服务,如果您发现内容有不妥之处请使用页尾投诉功能或直接与我们联系。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大学生云报
媒体组织
大学生云报官方账号。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