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

文学试验基地

透过祥林嫂的心理变化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作者 郭小龙
2024-05-10 14:58 阅读 1.4万 字号+
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关键词:祥林嫂,心理,悲剧

摘要:祥林嫂是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她的故事充满了悲惨和痛苦。在小说中,祥林嫂不仅受到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还经历了许多生活上的磨难。然而,这些外部因素只是导致她死亡的表面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她心态的变化。在《祝福》中,祥林嫂的心态变化非常明显。她从一个勤劳、善良、质朴的妇女逐渐变得消极、沮丧、麻木,最终走向了死亡。祥林嫂的心理变化已经揭示了其悲剧的必然性。通过研究,可以将祥林嫂的心理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痛苦到幸福;第二个阶段是由失望到绝望;第三个阶段是由茫然到心死。祥林嫂的每一次经历都引起了心理的变化,并通过其外貌、语言等特征表现出来。透过祥林嫂的心理变化有利于更好地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由痛苦到幸福

(一)由痛苦到希望

祥林嫂年纪大约二十六七岁,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小十岁。由此可知,此时她的丈夫才十六七岁。祥林嫂是被卖出去的,两人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年龄差,缺乏感情基础。祥林嫂和丈夫在一起没多久,他就生病去世了。尽管这婚姻并不是由祥林嫂决定的,但基于封建礼教,祥林嫂无疑成了寡妇,她必须接受自己的身份。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四老爷家,是由中人卫婆子带进来的。“头上扎着白绳,乌裙,蓝夹袄,月背白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头上扎着白绳已经说明了其寡妇的身份,这导致鲁四老爷觉得不吉祥,对其初次印象并不好。“脸色青黄”说明其经历了一段消沉。

祥林嫂与第一任丈夫没有太多感情,但在遵守封建礼教的时代,祥林嫂只能是其丈夫的附庸。祥林嫂和小丈夫在一起没多久,小丈夫便生病去世了。尽管这并不是祥林嫂导致的,但在那个女人地位底下的时代,祥林嫂无疑被扣上了“克夫”的帽子。这导致祥林嫂极易遭到别人的冷眼和嘲笑。祥林嫂不想继续待在丈夫家,偷偷跑出来找事做,这表明旧环境给祥林嫂带来了压抑和痛苦。祥林嫂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不愿沉溺于痛苦之中。无论怎样,在恪守封建礼教的时代,祥林嫂年轻丧夫是一件极不幸的事情,这让祥林嫂背上了污点,其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这痛苦并不是感情上对小丈夫的不舍,而是社会给祥林嫂的身份带来的痛苦。

祥林嫂经卫婆子介绍来到鲁四老爷家,四叔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四婶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顾四叔皱眉,将她留下。”祥林嫂十分珍惜这个机会,“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就闲着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透过祥林嫂的殷勤表现,我们很难看到其丧夫之余痛,甚至比一个正常的人都更加积极向上。有人借劳动来忘记痛苦,但祥林嫂似乎并不是单纯为了通过劳动来忘记痛苦,而是从旧环境到新环境的逐渐适应,并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祥林嫂的勤劳并不是短暂的表现,而是每一天如此。“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男人还勤快。”这说明祥林嫂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赢得了大家的称赞,让人们渐渐淡忘其不幸,至少不会拿其不幸来嘲笑她。“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的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在鲁镇,“煮福礼”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鲁四老爷家煮福礼诸事皆交由祥林嫂,足以说明

其对祥林嫂的接纳,已经没有了初次见面的“讨厌”。而祥林嫂在融入新环境后,“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意,脸上也白胖了”,这说明祥林嫂正在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开始对生活充满希望。从经历丧夫到进入鲁四老爷家做女工,祥林嫂从最初的痛苦中渐渐走了出来,在辛勤劳动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心理上由痛苦转变为希望。

(二)由挣扎到幸福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在祥林嫂找到一个好的落脚点没多久,她婆婆便带人来将她捉回去。“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详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祥林嫂的婆婆十分精明能干。虽然儿子去世了,但儿媳依然是她的人,或者说是她的财产。祥林嫂的婆婆说是因为开春事务忙,家里人手不够。但真实原因或许并非如此,这只是一个拿人的“借口”罢了。“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虽然埋怨卫婆子,但也承认祥林嫂是她家的人,是祥林嫂自己偷偷跑出来的。所以不得不答应其婆婆把她带回去。

鲁四老爷并没有站出来维护祥林嫂,甚至没有找来祥林嫂当面澄清,而是相信卫婆子和其婆婆的话,甚至把祥林嫂所有的工钱都交给了她婆婆。“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祥林嫂是被绑回去的,期间还挣扎过。祥林嫂从最初的偷偷逃出来到被绑时的挣扎,无不说明其对婆婆一家的不满,她不愿待在那个家庭当中。“可恶!然而……”鲁四老爷在了解真相后,虽然认为这样的行为很可恶,但从根本上来说,他始终认为祥林嫂只是别人的“财产”。祥林嫂最初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她挣扎过,但在那个女人社会地位底下的时代,不管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祥林嫂并不是因为春忙才被抓回去的,而是因为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她像一件商品一般被卖来卖去,没有丝毫的自由可言。年轻丧夫已是不幸,没多久又再嫁,定会被千夫所指。他们不会指责祥林嫂的婆婆,而是将矛头都对向受害者祥林嫂。

“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在出嫁过程中,祥林嫂尝试过反抗。但这反抗只局限于嚎、骂,并没有具体的行动,只能算作是挣扎。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从祥林嫂心里来说,她是不愿意再嫁的。虽然她与第一任丈夫并没有太多感情,但名义上她还是其妻子。因为再嫁会被认为不忠,她必须守寡,以表贞洁;二是因为祥林嫂知道,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她必须接受婆婆的安排;三是因为祥林嫂本身很年轻,应该组建新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祥林嫂在出嫁过程中的反抗,只是其短暂的挣扎,从根本上来说她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有本事,会养家。更重要的是,他很疼爱娘俩,所以“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祥林嫂此刻算是真正有了一个幸福的家。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由被嫁时的挣扎转变为幸福。

二、由悲伤到绝望

祥林嫂的幸福生活没持续多久,其丈夫便不幸感染伤寒去世。虽然这纯属意外,但在当时的人看来,两任丈夫跟祥林嫂在一起没多久便接连去世,这无疑会给其打上“克夫”、“灾星”的标签。丈夫在时,丈夫便是祥林嫂的依靠;丈夫去世后,儿子便是祥林嫂的依靠。尽管丈夫去世后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祥林嫂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力气撑起这个家,生活依然能够过下去。虽然丈夫的离世令其感到悲伤,但她依然有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他还有儿子阿毛。

“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儿子阿毛不幸被狼叼走,让她连最后活下去的理由都破灭了。按理来说,祥林嫂是贺老六的妻子,也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但在儿子被狼叼走后,大伯来收屋,又赶她。这使祥林嫂连最后的居所都失去了。她没有为自己争取,或许她早已知道这样的争取是没什么用的。走投无路,只能继续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相较于第一次出现在鲁四老爷家,相同点是“扎着白头绳”,不同点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透过其外貌不难看出,祥林嫂在接连失去丈夫和儿子后,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三、由麻木到死亡

(一)由麻木到恐惧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在儿子被狼叼走后,祥林嫂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她几乎每天都活在阴影下难以走出来。作为一件伤心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会轻易提起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反复撕裂自己的伤口。但祥林嫂却常常向别人讲述当时的情境,只要有人来找她,她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述。究其原因,祥林嫂在经历丧夫、丧子之痛后,已经陷入了一种病态的自责与思念当中。长期处于这种病态的自责与思念当中,祥林嫂逐渐变得麻木。“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祥林嫂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却已显得十分疲惫,而内心的麻木通过外貌的衰弱、工作效率的下降表现了出来。

“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第一次来鲁四老爷家时,祥林嫂通过辛勤的劳动赢得了鲁四老爷一家的尊重。但当第二次来鲁四老爷家时,鲁四老爷对其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因为祥林嫂精神状态大幅下降,根本上是因为遵守封建礼教的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接连克死了两任丈夫,是“败坏风俗”的,甚至认为她做的饭也“不干干净”。鲁四老爷家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而这件最重要的事情先前都交由祥林嫂负责,甚至不用请短工。虽然忙碌,但祥林嫂从劳动当中得到了重视,找寻到了自我的价值。然而,之后祭祀却不要祥林嫂帮忙了,甚至拒绝她搭手。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祥林嫂不可能没有感受到。尽管她感受到了周围人的歧视,她却什么也做不了。长期处于冰冷的环境当中,祥林嫂的精神变得愈加麻木。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女人们要求祥林嫂讲述自己悲惨的故事,并不是因为关心,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甚至是为了证明祥林嫂过得比自己悲惨,从而获得一种自豪感。后来全镇人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可祥林嫂却停不下来一般,不断重复自己的故事。甚至,妄想通过别的事情引出她阿毛的故事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祥林嫂无法走出阴影,同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在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后,祥林嫂的精神世界逐渐崩塌,麻木不仁。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祥林嫂听完柳妈的话后感到十分惊恐。不仅柳妈说祥林嫂有罪,而且连祥林嫂自己都认为自己有罪。她不知道有没有阴曹地府,但她怕有。对于一个不幸的女人来说,柳妈的话无疑令祥林嫂感到十分恐惧。

(二)由心死到死亡

祥林嫂听信柳妈的谗言,花了十二元鹰洋去土地庙捐门槛。“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在祥林嫂看来,捐了门槛意味着已经赎罪,自己可以重新做人。冬至祭祖时节,祥林嫂做得更出力,可当要拿酒杯、筷子的时候却被四婶制止了。“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四婶的一个举动使重新萌发出生机的祥林嫂再次坠入黑暗之中,她意识到自己即使捐了门槛,依然无法洗脱自己的罪责。在冰冷的世界中,祥林嫂已经找不出活下去的理由。甚至,她害怕死,她怕带着一身“罪恶”来到阴司面对两任丈夫。对于一个既无生的希望、也无死的勇气的人来说,活着实在煎熬。精神世界的崩塌导致了身心的逐渐破灭,祥林嫂肉体虽然活着,但心早已死。

因为祥林嫂状态的持续低迷,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最终被鲁四老爷家抛弃。可此时的祥林嫂不过四十来岁,在被赶出鲁四老爷家后,竟沦为乞丐,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但其死因又是必然的。祥林嫂无依无靠,第一笔做工的积蓄被婆婆拿走,第二笔积蓄又因听信柳妈的谗言捐了门槛。之后又失去了工作,彻底失去了生活来源。那些曾听祥林嫂悲惨故事而流出眼泪的人,并没有在其沦为乞丐后站出来帮助她。祥林嫂在死亡前最关心的事情并不是吃喝,而是到底有没有地狱。这足以说明祥林嫂的负罪感已深深镌刻进了其骨子里。祥林嫂在鲁镇的“祝福”中离世,甚至在死亡后依然被咒骂为“缪种”,这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总之,祥林嫂经历了痛苦、希望、挣扎、幸福、悲伤、绝望、麻木、心死等心理变化。可以将其心理变化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痛苦到幸福”;第二个阶段是“由悲伤到绝望”;第三个阶段是由“心死到死亡”。通过串联起主要事件来分析祥林嫂的心理变化,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作者 郭小龙)

46
中教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存储服务,如果您发现内容有不妥之处请使用页尾投诉功能或直接与我们联系。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大学生云报
媒体组织
大学生云报官方账号。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