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秋雨如丝。我简单收拾下电脑包,准备去学校值班。厨房里,锅碗轻响,小鱼儿扒拉着早饭,忽然问:“妈妈,今天不是国庆节吗?爸爸怎么还背着电脑包?”
“今天你爸到学校值班呀。”妻子笑着答道。
话音未落,小鱼儿立刻放下筷子,小身子向前一探说:“那我跟爸爸一起去!作业还剩一点,在学校写效率更高,还能陪爸爸,顺带我在扣一会手机呢”,小家伙仰起脸,眼神里满是期待,连语气都带着雀跃。
看着孩子认真的模样,我心里一暖。在这“双节”之季,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此景此情,家庭的温馨彰显平凡,在平凡中我们都在尽情的享受生活带来的烟火气。
驱车到校,雨更密了。钥匙轻转,略显锈迹的铁锁顺着雨水滑落,轻轻的打开。雨水冰凉的打在地面,溅起水花顺着水面而去。走进办公室,先扫了眼监控屏幕,荧光闪烁间,校园各处一切如常。我放下伞,赶紧烧上一壶热水,想着给孩子暖暖手。转头却见他早已轻车熟路搬来一张空课桌,摊开作业本、摆好笔袋,还特意端来我的水杯,接满热水放在办公桌角:“爸爸,你先忙,我写完数学卷检查完,就自己看书。”
我点点头,打开电脑,开始梳理本周各项工作的过程性图片——教科研记录、听评课笔记、备课手稿、学校事务台账,每一项都仔细核对。身为乡村教育战线上的一员“老兵”,我始终清楚:“哪怕学校人少,该有的流程、该守的标准,一点都不能含糊。唯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才能在乡村教育这个舞台上,稳稳地发光。”
窗外雨声淅沥,办公室里只剩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键盘敲击的嗒嗒声,安静得让人安心。孩子写完作业,轻手轻脚去楼道里玩耍,没过一会儿又凑过来,小声说:“爸爸,你看楼下的国旗,下雨了也没降下来。”
我跟着他走到窗边,抬头望去——五星红旗被雨水打湿,贴成一道道规整的红,却依旧牢牢系在旗杆上,偶尔被风掀起一角,那抹红便显得格外炽烈、耀眼。“因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按规定应当全天升挂,每个公民都要自觉维护它的尊严,这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呀。”我轻声给孩子解释。
“就像爸爸今天值班一样妈?”孩子追问到。
“值班是因为这个岗位需要人守着——学校是村里的防汛安全撤离点,就算没学生在校,也要守住校园安全,不能出一点差错。”我摸了摸他的头,“守住该守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就是对国庆最好的祝福,也是我们把爱国放在行动里的样子”我轻声说道。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回到办公室,低头在日记本上一笔一画写下:“今天看到雨中的国旗,爸爸说,坚守岗位就是爱国。”
雨势渐缓,我带着孩子巡查。走过五年级教室,他指着墙上的“国庆主题黑板报”,大声念道:“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清脆的声音在空荡的走廊里回荡,我忽然眼眶一热——我们总说要帮孩子树立“三观”,却忘了最好的教育从不是刻意说教,而是“言传身教”。就像弯腰捡起一片纸屑,像雨天里准时到岗,像认真核对每一份材料,这些无声的行动,早已在孩子心里种下了责任与热爱的种子。
雨停时,天边透出一抹淡淡的霞光,给湿漉漉的校园镀上了一层暖。我牵着孩子的手走在小路上,他忽然轻轻哼起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夜色下,我想起自己扎根乡村教育的二十多年——从最初面对一间破旧教室挤着76个学生的迷茫,到如今看着宽敞校园里只剩十几个孩子的怅然。我慢慢读懂了一个道理:“今天不认真‘干’工作,明天就只能费力‘找’工作。”爱岗敬业从不是孤独的坚持,而是一种无声的传承,是把初心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于孩子而言,爱国或许是认真写好每一份作业,是记住雨中那抹红,在心里埋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于我而言,敬业就是守好每一个值班的岗位,把每一份材料、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不用大声宣告,却自有力量。
这个国庆,没有去热闹的景点,没有赴喧闹的聚会,但办公室里温暖的灯光、孩子认真的脸庞、雨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却成了我心里最珍贵的画面。就像雨后的校园,泥土里总藏着新的希望,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悄发芽、慢慢绽放。(汪晓峰,汉滨区张滩镇奠安小学党员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