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旗下教育媒体融合实践平台

音随胡动 传承国韵

2025-01-09 10:54    浏览 1.0万   分享

远顺成 认证教师

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庙王小学新闻通讯员。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近年来,老窝镇庙王小学在“体艺特色”的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广泛地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16年就成立了二胡社团。二胡课程的开展既深化了艺术培养的教育成果,又给这一校本课程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二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二胡的演奏方法,为学生提供演奏音乐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同时让教师拓展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优化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最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新农村基础教育。

二胡社团的成立旨在丰富学校艺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音乐,通过学习二胡演奏,感知国乐的魅力源远流长,艺术文化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初级班的授课对象是零基础的二、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二胡一无所知,在初期教学中,社团辅导老师采用鼓励教学,即使学生拉奏节奏不连贯、音符不完美,也及时鼓励使学生兴趣盎然。

老师引导学生,从二胡介绍、坐姿及握胡姿势讲起,从空弦练习、音阶练习、指法练习等基本功入手,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读谱识谱。从对二胡的一无所知,到对二胡各部分构造的熟悉;从对琴弦的迷茫到对D调1、2音位置的掌握;从单调无味的单音到曲调优美的《小星星》,孩子们开始进入了一个美妙有趣的二胡之旅。

老师们采用“集中授课,单独辅导”的上课模式与趣味互动相结合的方法,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二胡的拉奏技巧,还能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尽量提高学生音乐专业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大班王红跃老师为了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过程的转变,首先对指导训练的目标及曲子进行筛选,对教材进行取舍,课堂上,通过听、看、演奏、讨论、联想及律动,并在训练中大胆加入小组互动的方法,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同学们练习的热忱,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乐器类教学和其它类型的社团教学不一样,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他们却毅然坚持下来。从初级班8位学生入班开始,各位老师就默默工作着,用每天下午的活动时间,对成人用过的二胡重新捆绑。每周社团开课前,老师必须早到一两节课,给孩子们调试好里外弦,上好松香;晚上,群里督促有二胡的孩子拉奏练习曲,没有二胡的孩子视唱,并不间断地在群里发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隔空和同学们互动,提醒、督促孩子们练习。

民乐教学每年都是在基本音符、拉奏姿势和技巧上反反复复学习,学生容易产生枯燥厌烦情绪。但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却有着不同的收获。在尊重同学共性的基础上,进行精心指导、培育,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训练中都有收获,都有快乐,真正融入二胡的爱好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让孩子们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快乐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团活动,成员们的演奏技巧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能够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才艺,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色彩。同时,二胡社团的成立和发展,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她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换来了在舞台上散发出的光芒和掌声,这也是花儿绚丽开放的时候……

社团如花绽放,二胡放飞梦想!让二胡焕发新的活力,尽情享受音乐的美好!

(作者 远顺成 供稿)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