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广东科技学院“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深入梅州大埔县茶阳古镇,开展以“深挖客家文脉与红色基因,设计“陶瓷蓝+党建红”文旅路线,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突击队聚焦客家崇文重教传统与历史建筑的创新利用,探访国立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祖居及改造中的茶阳老街,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耕读传家,邹鲁故居里的教育基因
在茶阳古镇城西路28号,一座清代三进式客家院落“椿森第”静立其间——正是教育家邹鲁的祖居。硬山顶结构的建筑处处充满细节:门檐横梁上木雕狮子栩栩如生,青绿陶瓷窗花古朴雅致,二楼生活场景复原区陈列着八仙桌、蓑衣、斗笠等物件,生动了诠释客家人“克勤克俭”的精神。这些独特的建筑及其蕴含的精都深深吸引着突击队员。 作为中山大学前身——国立广东大学的创建者,邹鲁终身践行教育救国理念,其故居“椿森”之名,更寄托着客家人对孝道与家风的坚守。
古今交融,老建筑变身文旅新空间
紧邻邹鲁故居,由原大埔县老办公楼改造的茶阳宾馆也是团队调研重点。这座保存完好的50年代建筑内,木质楼梯、“为人民服务”等时代标语与大礼堂陈设,无声诉说着历史沧桑。宾馆内部,是经过精心改造的现代舒适空间。它在设计理念和氛围营造上巧妙融入了客家文化元素,让宾客在现代化的环境中感受独特的客家风情。
深挖文脉,突击队精准助力“百千万”
通过观览历史遗迹,“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深刻认识到,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乡村发展的独特优势。将邹鲁故里的教育精神、茶阳古镇的建筑遗存与时代需求、现代文旅理念相结合,正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突击队成员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大范围的传播古镇的传统魅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他们希望助力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大埔县的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当青砖黛瓦遇见青春创意,沉睡的历史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随着以茶阳宾馆为代表的茶阳古街的活化发展,客家文脉将在“百千万工程”中续写新时代的“椿森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