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旗下教育媒体融合实践平台

广东科技学院“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探访大埔陶瓷非遗传承人:以匠心塑瓷魂,以文旅促传承

2025-07-09 11:46    浏览 1.1千   分享

苏啸天 认证教师

广东科技学院新闻通讯员。

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魅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7月6日、7日,广东科技学院“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专访了梅州大埔的三位非遗手工匠人——张光辉、朱建欢和郭福康师傅,探寻非遗传承的发展路径,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在文化领域的落地生根。

匠心守艺:千年瓷韵的当代传承 在张光辉师傅的工作室内,一幅幅客家山水的陶瓷画作令人叹为观止。这位有着三十余年制瓷经验的省级传承人,谈起陶瓷,张师傅的眼里焕发出热忱的光彩。 “我对画画比较感兴趣,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为让大埔陶瓷能够被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朱建欢师傅的工作室就在不远处,他作为梅州大埔的非遗项目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县级传承人,始终专注高温釉下手绘陶瓷的创作与画面设计,其创作巧妙融入水墨气韵,线条疏密有致,赋予陶瓷深邃的中国画意境。在他笔下的陶瓷作品,描绘了大埔县不同的景点风貌,朱师傅表示,他希望借助陶瓷,将大埔山水、人文景观宣传出去,促进当地文旅发展。

人文+文旅:非遗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张光辉和朱建欢师傅的工作室位于富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内,这里还同时可以体验陶瓷制作、进行教学课堂。游客不仅能体验制作过程,还能学习非遗知识、购买文创产品。通过串联周边景点打造"特色体验+客家风情"的沉浸式旅游线路,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三代匠人:薪火相传的陶瓷人生

 告别了富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张光辉师傅和朱建欢师傅,突击队队员到了梅州市溪山陶瓷有限公司采访郭富康师傅,这位新生代传承人将传统瓷器与现代审美相融合,他积极将传统技艺向更被年轻人接受、更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创新是活力关键,单靠青花瓷不够,我融合釉下彩、粉彩等技法进行了文旅产品的创新设计,使得文旅产品级既好看又实用便携。像我们文博会的“网红”猫头鹰存钱罐,就是传统纹理和现代需求的完美结合,深受游客喜爱。”郭富康师傅说。

瓷韵生辉:非遗技艺点亮乡村振兴路

大埔陶瓷的传承故事生动诠释了"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在"百千万工程"的春风里,这些非遗匠人守护着千年窑火的温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绚烂火花。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非遗传承既要守住文化根脉,更要与时俱进;既要传承技艺精髓,更要创新发展模式。如今,通过"非遗+文旅"的融合发展,大埔陶瓷正从作坊走向市场,从展柜走进生活,在促进文化传承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这既是传统工艺的当代新生,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