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播种?青菜如何施肥?尽管都是些十分家常的食品,但现在却很少有同学能真正弄明白它们的生长规律和作物特点。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劳动教育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迎江区各中小学积极响应相关政策,不断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自2021年秋季以来,在校园内开辟空中劳动实践基地“东篱园”,每个班级都分到一块约4平方米的菜地,由班级自己决定要种啥。在这总面积近200多平方米的三块空中校园菜地里,孩子们变换角色,成了“校园小农夫”。
3月22日上午在华中路第三小学教学楼五层的空中农场,师生们正在上一节劳动体验课。“老师,这些植物种子是何种类,那些器械又各自有何用途?”踏入东篱园,学生们便纷纷向老师提出疑问。对于城市中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农作物与农具或许都是陌生的,更不用说实际操作农活了。劳动课授课教师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种植的具体步骤。听完详细的讲解后,学生们立刻组织成几个小组,挽起裤腿,手握锄头,投身到田间的劳作之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干活的时候,401班学生潘世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这句古诗。他告诉记者,从平整土地,到播种浇水,只要一有空,同学们就都来菜地里忙碌。而且,记者还了解到,一些有心的学生还每天观察种子的成长历程,用拍照或者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授课教师查群介绍:城市里的孩子们如果问他食物从哪里来,他可能直接想到的就是超市,对他们来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植物的生长过程。春耕劳动课就是让学生们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学习种植的过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更是在“双减”的背景下,为学生的成长赋能添量。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告诉记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劳动,形成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学校在校园楼顶精心规划出一块块小菜地并分班承包,就是想让这些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的学生们亲身体验劳作生活,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益处。目前,该校春耕种植活动的实施,不仅为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丰富色彩,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珍惜土地和粮食的高尚情操。(作者: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