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资源、师资与理念的协同共进。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其核心在于破解城乡教育不均衡的深层矛盾。当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三大要素的协同推进。
首先,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基础。乡村学校普遍面临硬件设施落后、数字化教育工具匮乏。通过政府专项投入和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并引入在线教育平台,可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物理差距。例如,部分地区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让乡村学生同步享受优质课程,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其次,师资队伍的稳定与提升是核心。乡村教师流失严重、专业能力不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需通过提高待遇、职称倾斜、提供培训机会等政策,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同时,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推动城市骨干教师定期下乡支教,带动本土教师成长,形成“留得住、教得好”的良性循环。
最后,教育理念的革新是方向。乡村教育不应局限于应试,而应结合乡土文化,培养适应乡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设农业技术、非遗传承等特色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为乡村产业输送实用人才,实现教育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赋能。
乡村教育振兴非一日之功,需以资源为支撑、师资为根本、理念为引领,三者同频共振,方能激活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梓潼县马鸣小学校漆凯斌)
参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