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浔溪中学组织七年级师生赴上海东方绿舟开展本年度春季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场景中的探究式学习,落实“减负增质”要求,同时探索“导师制”在研学中的创新应用——以“学科导师+成长导师”双轨制,引导学生从历史、科技、国防等维度构建跨学科认知体系,培养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
前行途中,同学们在导师的引导下热切讨论,满载对研学旅程的憧憬。素质拓展场地上,协作的火花在导师的激发下悄然迸发。破冰游戏消融了初见的拘谨,百变呼啦圈划出创意的弧线,毛毛虫大队的整齐步伐如鼓点般铿锵,动力绳圈上交织的手臂凝聚成坚韧的网。同学们在导师的总结中领悟:国防不仅是钢铁铸就的长城,更是无数双手共同编织的信念之网,而此刻大家齐心协力的模样,正是团结力量的诠释。
智慧大道的梧桐荫下,百尊雕像定格人类文明的璀璨坐标。同学们在历史学科导师的讲解中,指尖轻触达·芬奇手稿的复刻纹路,仿佛能感受到大师创作时的灵感涌动。仰望钱学森凝视星空的青铜目光,心中满是对先辈探索精神的钦佩。贝多芬乐谱上的音符,在风中震颤,也在同学们的心中奏响激昂乐章。立于阶梯高处,绿舟的粼粼波光与先贤们追寻的远方重叠,同学们在人文导师的引导下穿越时空,听见历史长河中永不熄灭的探索回声,内心被深深震撼,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愈发强烈。
国防教育园区的航空博览馆里,科技与热血共振。面对直指苍穹的长征火箭模型,同学们在科技学科导师的科普下不禁发出阵阵惊叹;航天服上的每一道褶皱,都像是在向同学们发出星辰的邀约,勾起大家对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站在1:1复刻的“尼米兹”航母甲板上,海风似乎穿透时空扑面而来,同学们在军事学科导师的场景化教学中仿若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海战场景,真切体会到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威严;战车陈列厅内,斑驳的青铜剑与锃亮的现代装甲车默然相对,千年兵器史在金属光泽中诉说和平的代价,同学们在成长导师的解读中心情随之凝重,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返程时,车厢化作流动的思辨场。同学们或惊叹于航母的宏伟,或沉思于科学家的精神,或探讨着科技与文明的进步。导师们适时介入讨论,引导同学们将实践感悟与课本知识联结,这场贯穿实践与认知的研学,恰是“双减”政策的生动实践——以真实世界的探索替代单向的知识灌输,让教育在行走中舒展,于体验中扎根。
东方绿舟的剪影虽已渐远,但那些科技点亮的眼眸、历史叩击的心跳、团队紧握的掌心,终将沉淀为同学们脊梁里的光芒。而这段在学科导师与成长导师陪伴下成长的研学记忆,亦如星辰落进青春的夜空,恒久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