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旗下教育媒体融合实践平台

以研促教 赋能成长——徐州市王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研训简报

2024-10-20 17:03    浏览 3.7万   分享

王鸿 认证教师

徐州睢宁李集小学新闻通讯员。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提高骨干教师业务素养,进一步健全“名师引领、全员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根据县发展中心培训部名师工作室活动计划安排,10月17日,我们相聚于李集镇中心小学,开展王鸿语文名师工作室“语文学习支架的搭建与运用”集中研修活动。

课堂展示

活动伊始,由夏冰冰老师执教《总也到不了的老屋》。作为第四单元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有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学生需要通过这节课学习预测的方法,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去预测,夏老师的课堂便紧扣这一点展开。在这堂课上,夏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孩子引入到预言家的情境中去,一会儿激起学生动情朗读,一会儿品读重点词句,一会儿启发有依据预测,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一边预测一边验证。特别是在故事的创编环节,学生已经能顺应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预测,甚至在分享时还能加上声情并茂的表演,足以看出学生们对这堂课的喜爱。同时,夏老师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运用“我预测到……,因为……”的句式,让学生有理有据地预测,有条理地表达。

第二节课是张静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充满童趣的情境使得整堂课变得趣味横生。课堂伊始,张老师便创设了“与黑猫警长一起破案”的情境,让孩子们化身黑猫警长的小助理一起探破种葫芦的人的案件。这一情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由种葫芦人的报案信出发,到自读课文理清案件过程,再到抓住线索探破案情,最后到案件结束种葫芦的人反思自身,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抓住了文字的细节、理解了故事内容,更懂得了故事的道理。在探破案情的过程中,张老师利用故事前后两幅插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找出葫芦的变化以及种葫芦人的表情变化,以此引出种葫芦人的语言、行为,分析出葫芦掉落的原因,最终得出案件的结果。将文字的品读、标点蕴藏的情感、朗读这些语文学习的重点融入了探案的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地学语文、用语文。

第三节课是由吴琳老师带来的《鸟的天堂》。吴老师紧扣语文要素,以阅读提示为指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理解课文,感受榕树的大、茂盛,生命力旺盛,逐步将课文的重点、难点突出。对于这么美的文字,读也成为了吴老师这堂课的重点,吴老师带着学生采用默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字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四节课由赵喆老师执教六年级的《桥》。《桥》是一篇微型的短篇小说,虽然短,但是情节却跌宕起伏、冲突不断。赵老师让学生用小标题来分别概括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主要人物在做什么进行概括,在赵老师的提点下,学生们的“概括”几乎是一气呵成。赵老师不是重在引导习得概括的方法,而是重在引导梳理情节的发展,鱼骨图的板书设计,让学生清晰明了地关注到环境与情节之间的关系:横向看,情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纵向看,环境的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这个设计不仅巧妙,挖掘得也是恰到好处。

评课环节

精彩的课堂激起了无数思维的火花,紧随其后的评课环节也让课堂中的教学智慧在不断延伸。在杜念峰老师、许恕腾老师、冯阿军老师、赵甜甜老师的点评中,我们对于这四堂课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专家讲座

王鸿老师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讲座中,以一个个真实的例子,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如何提升专业高度,如何拓宽专业宽度,如何延伸专业深度,实现专业成长,帮助我们理清了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最后朱艳芬老师带来了《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思考》讲座。朱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不是学生层面的,也不是三节课就能完成的,这是个较长的过程。老师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审视学生的阅读情况,而应该也变成一个学生,一个读者,一起阅读,并根据学生的阅读生成及时反馈阅读成效并调整评价体系。朱老师的分享,为我们未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所有环节结束,由王鸿老师为各位老师颁发证书。

  当活动的帷幕悄然降落,智慧之音还在我们耳边回荡,当活跃的氛围接近尾声,思想的火花还跳跃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心中有不舍,更有触动,那就让我们用勤奋浇灌梦想之花,用汗水雕琢成长之路。相信只要我们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就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