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旗下教育媒体融合实践平台

用好教材,探索课堂之美

2024-12-26 14:04    浏览 3.0万   分享

王鸿 认证教师

徐州睢宁李集小学新闻通讯员。

叶老说过“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一线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12月19日参加了工作室“用好统编教材,践行素养课堂”的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中听了四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领略到用好教材之后的课堂之美。

一、立足教材,探索课堂朗读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课文语言、内容的功能,又有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的功能。四位老师深谙朗读的重要性,她们的课堂上氤氲着朗读之美。

杨静老师《灰雀》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以读促品的作用。课堂一开始先呈现两组词语让学生带着感情读,接着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再次去读。由词到句的朗读形式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句子隐藏的情感。活动二板块的朗读层层深入,学生在读中悄悄地读懂男孩的心。杨老师在四个“会飞回来的”的句子中,引导学生通过标点的不同揣摩朗读的语气。“读”是打开文本的钥匙。学生的顿悟通过朗读具象化。除此之外,杨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与故事中的男孩成为了“朋友”。

庆香香老师的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抽茧剥丝般把学生带入到小古文朗读的境地。自由读让学生与小古文相遇后拎出难点,然后呈现重点句子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在习得小古文朗读经验之后再次读。这一层次的朗读拔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学生的朗读经验在训练中得到提升。整节课的朗读紧紧围绕小古文的特点进行展开,学生在读中理解了句意,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理解了人物的特点。

许恕腾老师和庄斯涵两位老师课堂上的朗读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现在耳边还飘荡着她们动听的朗读声。这两位老师自身的朗读水平很高,她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朗读优势,引领学生徜徉在朗读的世界中。学生在两位老师的示范引导下自然入境,读懂了八儿的天真可爱,读懂了母亲的勤劳与辛苦。

二、立足教材,探索课堂思辨之美

思辨性阅读,是以思辨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并做出合理判断的阅读活动。它借助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咀嚼文本语言,表达观点感受,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语文课堂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阅读的进阶,向深度学习迈进。

在杨静老师《灰雀》一课上可以看思辨的影子。杨老师在第三个学习活动——“读懂列宁的微笑”板块设计了一个话题,让学生结合课外进行深度思考。“列宁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指出男孩捉了灰雀呢?”这个话题点燃了学生的思维,开始结合文本从人物形象入手进行分析比较。学生的回答充满思辨的色彩。他们真正读懂了列宁的用心,能够站在列宁的思维去思考故事的发展。学生在这节课上因思考获得了精神上和能力上的成长。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本身就充满思辨的色彩。庆香香老师吃透教材的精髓,把思辨渗透到学习实践中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针对这句话,庆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王戎的思维。学生从王戎的角度来观察思考,明确王戎推理的合理与正确,进而体会到王戎的聪慧。聪慧的得出不再是一个标签,而是深度思考后的结论。紧接着,庆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拎出一个话题让其思考辩论。“绿化带边的果子该不该取?”这个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经历一番思考之后开始进行表达。学生的表达有理有据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立足教材,探索课堂情感之美

语文课堂不能仅仅借助知识教学关注“人”的成长和进步,更应该通过教学实现育人的目标。立德树人在语文课堂上的实现得益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学生在文章中不仅要获得知识,提升技能,还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学习做人的道理。

四位上课的老师不仅做到了知识的传授,更做到了对学生心灵的浸润。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文本中呈现出来的情感之美。

《灰雀》一文中小男孩的知错就改会是一面镜子,学生可以照见自己的不足,也要学习小男孩直面错误,改正错误的品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学生会从中进行反思,做像王戎那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腊八粥》一课中,学生在品读赏析中爱上了八儿的纯真可爱,爱上了八儿家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情感浸润会影响到学生与家人的相处。《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最能体现文本的情感之美。庄老师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到体现“慈母情深”的场景中。每一个场景中的文字悄悄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他们透过文字,展开想象,在想象中看到一位勤劳且疲惫的母亲。缝纫机的嘈杂声在课堂中弥散,学生借助声音真切的感受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学生的情绪已经达到一个高潮。接下来,庄老师带着学生来到母亲给钱的场景。一元五角钱意味着什么?课件中呈现不同年代的购买比较后,学生一下子明白一元五角的价值。母爱的力量在学生的心中已经重千斤。最后拿两位母亲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升华了对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的情感在《慈母情深》被学生真正看见。

教材是一座等待教师开发的金矿,我们要用好教材,探索课堂的万紫千红,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姚集镇中心小学 冯阿军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