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工作室的交流与学习,搭建互看互学互鉴的平台,推动新教材背景下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活动进阶设计的应用、共享和深化研究。12月25日,姚惠平名师工作室在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进行教研活动,工作室全体学员在姚校的带领下认真参加研修,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的语文教师共同参与。
课例为本 博采众长
工作室成员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的蒋思思老师执教《乌鸦喝水》一课,通过读故事、明困难、想办法,走进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体会乌鸦的心情变化,读懂藏在故事里的“奇思妙想”。三个活动紧扣课文主题,将关键的字词和情节,通过板贴清晰地呈现出来。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郑滢老师执教《雨点儿》,精心设计的“走进雨点儿”、“对话雨点儿”及“揭秘雨点儿”三大活动环节。郑老师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分步骤、分层次地感受问句的表达魅力,不仅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语言的情感色彩,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黄可睿老师展示了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一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字词的同时,又能联系生活实际。黄老师设计了游园会的大情境,以游戏的方式轻松应对课堂,在春节到来之前让学生学写贺卡,将祝福送给家人与朋友,理解“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精髓。
新风实验小学张毓老师展示了微型课《故事二则》中的《扁鹊治病》一课。通过“介绍人物”“读懂故事”“明白道理”“简要复述”四个任务设计,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故事蕴含的哲理,并通过个性化文本解读实现思维的训练。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杨棋萍老师展示了微型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知场景,写剧本”走进诗中的杜甫,知晓杜甫“喜若狂”的直接原因;通过“回望安史之乱中的杜甫”,深挖杜甫“喜若狂”的深层原因,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畅读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
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小学王诗雯老师带来《我的心儿砰砰跳》微型课展示。王老师以写心跳图、寻找心跳时刻为支点,落实单元习作要素。借助范例引导学生尝试对比读片段,总结“写清楚感受”的方法。最后将板书转变成学生习作自评互评的评价标准 。
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小学卞青青老师执教《自相矛盾》一课,通过熟读课文,创编剧本,演中思辨三个活动展开,将人物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七位老师紧扣工作室主题目标,精致设计教学过程,课堂精彩生成频出。随后,工作室成员纷纷畅所欲言,共同研讨,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专题分享 探析评价
工作室成员姚娣老师带来了《 “1+P”评价模式在小学低段语文学科中的实践与运用》的观点报告。通过对 “1+P”评价模式的基本内涵、内容解读、实践与运用三个方面的讲解,阐述了 “1+P”评价模式是非纸笔测评与项目化测评的融合,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可以成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现如何借助“1+P”评价模式活动手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导师导思 教研共生
工作室的活动开展,离不开名师的示范和引领。导师姚校开展了《基于个性化支持的任务群设计》讲座,从生字词教学如何提供个性化支持、语言训练可以如何提供个性化支持和学法梳理如何提供个性化支持三个方面展开,以今天的七节课例为重点进行点评,现场分析改课,表扬了成员们们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实践。让我们对设计任务群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后湖州市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宗奎林主任做总结讲话。宗主任对参与活动的老师表示了肯定,他指出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特征的,教学是个性化的表现,每个学员也是个性化的,希望所有老师都能把握好机会。
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应知、应会、应做,学习力便是生产力,扫清专业路上的破局点,不断深耕,向上生长。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名师的引领下,本着对小语教育的情怀,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扬帆起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