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旗下教育媒体融合实践平台

睢宁县姚集镇中心小学 冯阿军:学习是最好的成长支架

2024-01-17 08:15    浏览 2.8万   分享

王鸿 认证教师

徐州睢宁李集小学新闻通讯员。

 人生就像一场长途旅行,每次向前迈出一步,都是超越了过去的自己。1月12日的冬日不寒,我们迎来了王鸿乡村小学名师工作室的第六次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语文学习支架的搭建与运用”。

听了四节课,自己作了一个关于《坚守乡村教育》的讲座。

新城区实验学校的报告厅很大,空旷的空间里凝聚起一群热爱学习的老师和可爱的孩子们。

学习的帷幕在李莹莹老师的《两茎灯草》中徐徐拉开。李老师人很年轻,但是上起课来成熟稳重。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1.精彩的导入会快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习自然发生。李老师采用猜谜的方式,让学生依据文字来猜古典作品中的人物。学生们天生好奇,立马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来。精彩的导入无异于先声夺人,为接下来的学习弹奏起入心的琴弦。

2.知人论世是学习古诗文的有力支架。古诗文与学生隔着时空。如果不去了解作者,硬生生地带着学生去学习的话,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李老师在这节课上把吴敬梓请到课堂和学生们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学生读中初步了解了作者和他的作品——《儒林外史》。李老师同时普及了“监生”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它是可以买的。紧接着,李老师运用数学的方法来换算严监生的家底。这样的铺垫为理解人物的“吝啬”做了生动的铺垫。

3.以读为本打开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两茎灯草》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极端吝啬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学生们把握人物的形象呢?李老师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运用多种读的方式抽丝剥茧般让学生深入到严监生的精神世界。学生们在读中读懂了严监生,读出了他的心路历程。就这样在这节课上,学生们认识了中国文学史大名鼎鼎的吝啬鬼——严监生。本以为课到此就结束了,李老师宕开一笔,把学生带入到世界名著中,认识更多的吝啬鬼。

回顾整节课,李老师充分运用支架法,让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的境界,从而实现了高效。

第二节课是杨雅迪老师带来的《书戴嵩画牛》。这一篇小古文在杨老师的巧妙剪裁之下,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们沉浸在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中。

1.搭建读的支架,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教学千法读为本。小古文的教学更应该在读上做文章。杨老师在读上有自己的设计。她让学生抓住文中的注音,在此基础上读好全文。小古文中的三个多音字是读准文章的关键。杨老师没有直接告知,而是让学生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这个细节对我的影响很大。灌输式教学会扼杀学生们学习的好奇心。学生们在自由读、齐读之后开始开火车读。这样设计兼顾到整体与个体。学生读顺了,文中的人物脱口而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简单的道理应该在语文的课堂上反复实践。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会失去灵魂的。

2.抓住关键词,引领学生走进人物。《书戴嵩画牛》中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杜处士,一个是小牧童。杨老师以“尤所爱”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找到依据。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锦囊玉轴”和“常以自随”。小牧童主要抓住“拊掌”和“大笑”。孩子更了解孩子。小牧童的形象因为关键词的品读鲜活在学生们的心中。最后以比较二人之“笑”来深度剖析人物形象。学生们在“笑”的引领下感悟到杜处士的人格魅力。

3.讲好古文里的故事,给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任务,那就是能够讲出古文里的故事。杨老师先让学生分享讲好故事的方法,然后从四个方面来讲述故事。讲讲杜处士的故事,讲讲小牧童的故事,讲讲苏轼角度下的故事。学生们任选角度发挥想象讲故事。这个环节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热情地准备着,勇敢地表现着。
……

距离下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的心跳开始加快,好像要跳出来一样。因为接下来是我的讲座。接到王校长的信息,我是蒙的。工作室里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还是年轻老师。而我年龄比她们大,但是成绩平平。害怕恐惧惭愧,多种情绪纠结。可是我知道自己除了勇敢面对,别无他法。
当我站在台前时,心脏有一刻是静止的。打开准备好的课件《坚守初心,做快乐的乡村教育守望者》,深呼吸之后就开始了讲述。整个过程,我很紧张,有些气喘。
终于讲完了,我如释重负。这一次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学习,一次挑战自我的学习。害怕困难的心理比困难本身更可怕。没上台前包袱很重,想得很多,走下台来,其实也没想的那么可怕。
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好的成长支架。王鸿校长说过心不变脚在走。只要心中的梦想不变,哪怕步履蹒跚也会寻到更好的自己。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扫码分享